治療中運動重要性


廖志穎醫師
放射腫瘤/整合輔助醫學

SNQ國家品質標章:智慧整合腫瘤照護
美國紐約MSKCC癌症整合醫學進修
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症整合醫學進修
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碩士

癌症治療中後,有點累、有點疲憊,不是一直休息躺著就好,你要起來運動!
台中醫院運動醫學班


適量的運動對於癌症病人也相當重要,身體的肌肉,運動會產生多種抗癌激素-鳶尾素、腎上腺素、IL6等,抑制癌細胞、增加免疫NK自然殺手細胞,科學研究有三大好處:

一.可以增加整體5%存活率! (=化療藥的整體療效)
二.腸蠕動增加,蛋白質吸收好,血球與體能恢復快
三.減少身體發炎、促進身心愉快,減壓,增加免疫自然殺手細胞(NK)、減少慢性發炎

不同時期適合的運動:

一.治療期:
手術前可以開始練習多走路、爬樓梯練習心肺功能,手術後若傷口不痛,要下床多走動可以幫助傷口癒合、腸蠕動正常,幫助盡早排氣進食。

化放療期間,可能因為治療的副作用,體力/免疫力較差,但維持一定輕量的活動運動(每天5-8000步) 或簡單的肌力訓練 (彈力繩、輕啞鈴)是可以幫助你減少疲憊、增加體力度過難關的,選擇空氣良好的戶外公園、穿好保暖衣物,走走路或評估體力間歇性的快走,不建議游泳或人多的健身房,以不過累為原則。

以下狀況要暫停運動:
1.化療進行中三-四天,體力稍差可以暫停運動
2.白血球(<2000)、血小板(<50000)、血紅素太低(<10)
3.發燒>38度
4.心跳過快(>100),喘,異常頭暈
5.運動後噁心、非常疲倦無法恢復等。

研究:
1.有氧運動提升乳癌化療生活品質 文獻 減少疲憊 文獻

2.運動提升化療效果,增加藥物進入腫瘤血管,乳癌動物實驗 文獻

運動增加化療進入腫瘤血管


二.康復期

治療後,最大的功課就是不要復發,那就是要規律運動,建議一周150分鐘 (一天30分鐘,5天),科學研究發現運動可以調控發炎反應、血糖、荷爾蒙來預防復發。

有氧五天+阻力(肌肉)兩天訓練 :

有氧運動:
最簡單有效的就是快走、健走(緩慢散步運動量不足),治療期一天15分鐘,康復期一天30分鐘,聽個音樂、手臂擺動,心跳達100下/分鐘 以上的運動。


運動中帶入氧氣,可以有效抗發炎、好自由基幫助抗癌,除了走路外、固定腳踏車、走跑步機,慢跑、游泳、水中走路、太極拳、瑜珈也很棒!

阻力運動(肌肉訓練):

阻力運動,主要訓練四肢的肌肉(上下肢),或是腹部的肌肉,提升肌力、耐力與新陳代謝(基礎代謝),幫助減重,恢復生活功能,減少疲憊。


一周可以選擇兩天或下雨天時進行、不過累為原則。
上肢:可用啞鈴(500-600克),水瓶、彈力帶、膝蓋伏地挺身
中央核心肌群:抬屁股、棒式
下肢:椅子深蹲、蹲馬步運動。


MD Anderson 圖片


物理運動治療師提醒:

1.沒有運動習慣者、術後/大病初癒者、身上有(未必與癌症患處相關的)肌肉骨骼新舊疾,建議先由物理治療師評估、篩選(是否有治療必要),若功能尚未足以參與徒手肌力訓練者,也可介入初步的訓練。

2、有時候有些癌友未必適合直接進入自身體重做負重,例如癌友化療或荷爾蒙治療後骨質密度低下、心肺功能不足、身體組成變化、末梢神經障礙如麻木或無力等等。

此時可以考慮先以輕阻力(如彈力帶)以「增加本體感覺刺激」的角度(此時負重多少未必是主要重點)先來促進正確的神經肌肉運動反應,然後再逐一增加運動難度直到自身負重。

3、若有淋巴水腫風險者,請穿戴壓力衣物來進行運動


三.台中醫院研究:

廖志穎醫師台中醫院/穀雨身心運動班研究
改善:癌疲憊、焦慮、精力、睡眠
發表在2018 TJCC 台灣癌症學術年會



結論:
運動對於癌後恢復生活品質非常重要、減少副作用、幫助減重、抗發炎、幫助睡眠,增強免疫力,找回自信心,最重要的事可以降低復發(運動可以幫乳癌可以減少30-40%的死亡率)。漸進式、遞強度的找到自己合適的運動量。

四.運動課程那裏找?


2.線上運動班,可使用APP來運動:

使用APP 「joiisport 」
安裝APP請點擊 http://bit.ly/2CO7ti7
或搜尋APP joiisports 
手錶支援mio,garmin,epson,Fitbit
或可選無心率裝置:按下「開始運動」,手機自動計算時間和距離。

安裝APP



3.紐約MSKCC癌症中心癌友簡易有氧運動 
(左邊教練較輕鬆,英文聽不懂跟著做就好)